聚焦两会
关爱特殊儿童
又逢一年全国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持续为孤独症群体发声。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针对孤独症家庭的迫切需求发声,内容包含:早期筛查、诊疗康复、医疗保障、康复补贴、融合教育等。
农工党中央建议:
将孤独症儿童康复治疗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据数据显示,中国孤独症发病率为0.7%,14岁以下的孤独症儿童约有2000多万,儿童孤独症已占我国精神类残疾首位。
有研究表明,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可极大帮助孤独症儿童康复,能有效降低未来照料支持的需求强度,减少给家庭、社会带来的长期负担。但目前中国有关孤独症的筛查、诊断和康复机制,仍有很多要完善之处。对此,农工党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关于完善孤独症患儿诊疗康复教育体系的提案》。
建议内容
1.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将孤独症的门诊康复治疗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把针对孤独症儿童的诊断、评估、康复干预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医疗保险的支付额度每名儿童一年36000—60000元左右,涵盖一次性诊断、一年两次的系统评估及每月两次左右的行为心理、运动及感觉统合等方面的干预;
孤独症医疗干预具有专业性,纳入医保统筹资金支付时,可以先在指定定点医院实施付费,条件成熟时再逐渐扩大医院覆盖范围。
2.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推送相关文章和视频,普及孤独症的早期临床表现,让家长、早教老师、幼儿园老师等更多的非专业人士了解孤独症的早期表现,引起更多社会关注,唤起社会认同。
3.加强学龄前后的融合教育
将特殊教育机构与正常幼儿园的师资进行融合,特教老师能进入幼儿园,随班陪读孤独症儿童。
4.优化师资结构和教育模式
根据孤独症学生的数量按照3:1-5:1的比例安排特教老师。进一步完善特教老师培训体系,培训内容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为主。
教育模式要多元化,针对孤独症学生,开展以个别化教育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引入康复专业课程,让教学更有利于孤独症学生的成长。
5.提高特校老师待遇
从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特教老师支持,将特教老师纳入编制,提高特教老师整体的社会地位及工资待遇。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建议:
加强孤独症全程服务
近年来,政府相关部门不断为自闭症人群做出保障:
2021年8月,民政部、财政部和中国残联,下达意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支持自闭症群体的基本生活;
202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保障自闭症儿童少年的受教育权;
2022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了《0-6岁儿童残疾筛查工作规范(试行)》,组织开展专业人员培训,提升了自闭症早期筛查的能力;
全国多地也由民政部门牵头,制定了综合性的文件、政策,提高了孤独症群体的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
然而,由于孤独症群体需要长期持续地照料,现有的各项政策、服务还不能覆盖孤独症群体生命全程。特别是我国孤独症群体服务起步晚、基础薄,造成孤独症群体家庭精神压力大、经济负担十分沉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龙墨认为,加强孤独症全程服务,事关孤独症群体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为此,她建议民政部门牵头,联合卫生健康、教育等部门,共同开展孤独症群体关爱促进行动,着力做好几个方面工作。
1.健全孤独症儿童干预工作机制
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健全孤独症儿童筛查、诊断、干预工作机制,完善孤独症医疗诊断康复机构布局,做好儿童健康管理与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信息共享和有效衔接,加强孤独症筛查、诊断、干预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
2.做好孤独症儿童少年教育
建议教育部门合理布局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确保适龄孤独症儿童少年得到科学教育安置,提高孤独症康复教师的待遇,积极推进融合教育,进一步解决孤独症儿童入园难、入学难问题,不断提高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水平。
3.加强社会保障和托养照护服务
建议民政部门加强统筹指导,为符合条件的孤独症群体提供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和最低生活保障,充分考虑孤独症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将三、四级持证孤独症群体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
落实托养机构扶持政策,支持为孤独症群体提供家庭生活补助、喘息服务、长期照护服务。引导、扶持社会组织参与孤独症全程服务,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大龄孤独症托养和家庭支持服务。
4.促进孤独症群体就业
建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一步落实《残疾人就业条例》《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加强职业培训、就业帮扶,鼓励支持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孤独症群体就业创业。
5.完善财产信托等服务
针对孤独症患者家长担忧的“去世后孩子怎么办”等现实问题,龙墨建议银保监会进一步完善政策,提供财产信托等服务,着力解决孤独症家庭的“后顾之忧”。
省政协委员张银良建议
持续推进学前融合教育,让更多人接纳特殊儿童
作为连任两届的省政协委员,张银良最关注的一直都是残疾人事业。
张银良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特殊教育普及水平、保障条件和教育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就驻马店而言,目前已为八千余名特殊需要儿童进行康复教育和学前融合教育,已有五千余名特殊需要儿童通过康复教育和学前融合教育进入普通学校就读。但是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如: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不够,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国家统一标准的学前融合教育课程、教材缺乏;学前融合教育宣传力度不够。
他建议,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统一教材,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系,组织相关专家编印和出版相关融合教育教材,构建融入式学习和添加式学习的全新融合课程。同时加大对学前融合教育宣传力度,让学前融合教育走进家庭、校园、社区和相关康复机构。
全国政协委员魏新建议:
建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加强残疾人职业教育建设,是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考虑到全国残疾人职业教育目前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分散、区域差别明显、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现有专业设置和课程标准不能更好满足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对残疾人学生职业规划和技能训练缺乏有效指导等等。这次参会,作为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山东省青联副主席的魏新为残疾人职业教育带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建议。
1.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全面落实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丰富残疾人就业形态、提高残疾人就业稳定性。
2.加大对残疾人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
加大对残疾人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提高残疾人大学生就业质量。
3.成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魏新在建议中着重提出了一点——建议教育部与中国残联牵头,“政、行、企、校、研”多方参与,成立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我们能看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代表和委员在持续得为特殊群体发声,国家也时刻关注孤独症群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殊群体可以享有更多更好的政策。
一直以来,顾连芒果秉承“医疗+教育”的经营理念,坚持“关注儿童健康成长每一步”的初心,在这里我们将齐心协力,共建更加专业的儿童康复机构,帮助更多的特殊儿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如果儿童相关问题,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小芒果微信进行咨询。
文字|芒果卷卷
图片|小芒果姐姐
设计|芒果凡心
欲知更多详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客服
随时掌握芒果最新动态